一般都要以下几点:
相关专业学历、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和外语水平。
按说,以上确实是企业为保障所招聘工程师到岗后能顺利开展工作的基本需要。
但作为电气工程师,以我的经历来看,做电气工程师好像可以把条件压到,甚至0基础上岗。
即所谓门槛装在门里边。
本来呢,按照现在的教育水平,想做一个合格的电气工程师,起码要接受一轮完整的大学教育,有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工厂企业通过岗位培训和实习获得相关工作经验,把理论和实践初步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勉强算作工程师——(初级的、助理)工程师。也正是各企业招聘要求所在。
可在工作中,总有特殊情况。
比如,我经历的一个新生产线建造工程,本来两个工程师搭档负责,工作也算轻松。可意外只留下我一个,工作量骤增。不堪重压,找领导协调 。领导说,工程师招不来,公司里你随便挑。动了点心机,从分公司电工班找了相熟的电工来冒充。少说、多看,电工类可以说,自动化方面只点头。一边工作、一边学,瞒住这边的新人和施工方。
于是,当生产线顺利验收时,我既收获了一个对我感恩戴德、马马虎虎的早就想从电工转自动化的工程师,又在新人里培养出来了非本专业的技术员——未来的工程师。